本文作者:听说财经

甘肃武威凉州区:日光温室带动乡村振兴的“致富经”

甘肃武威凉州区:日光温室带动乡村振兴的“致富经”摘要: 隆冬时节,走进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王城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日光温室,辣椒、西红柿等设施蔬菜长势喜人,预示着丰收的喜悦。村民刘维举正忙着照料他的西红柿,预计一个月后即...

隆冬时节,走进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王城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日光温室,辣椒、西红柿等设施蔬菜长势喜人,预示着丰收的喜悦。村民刘维举正忙着照料他的西红柿,预计一个月后即可采收上市。“去年种西瓜收入4万元,今年的收入不会比去年少!”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。这并非个例,王城村村委会副主任杨俊隆介绍,以前大棚种植蔬菜是村民们的副业,如今已成为主要收入来源。全村533户村民中,有392户从事蔬菜大棚种植,每个大棚的纯收入约3万元。

在另一个大棚里,种植户王晨懋正查看他的彩椒。“一个大棚定植了6000株彩椒苗,一株苗一茬结6个辣椒。从栽秧到丰收要100天左右,按市场价能收入约1.8万元。”王晨懋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种植情况,言语中充满着对未来丰收的期盼。

大柳镇副镇长刘治兴介绍说,日光温室种植已成为全镇7个村的主导产业。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.39万元,今年预计达到2.52万元。大柳镇种植日光温室蔬菜3749.4亩,主要种植西红柿、辣椒、茄子、西葫芦等,产量达19569吨,产值高达6100万元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镇上还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、水肥一体智能交换系统的装配式日光温室,标志着当地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。

凉州区蔬菜产业办公室副主任裴海燕表示,凉州区已形成小乳瓜、大柳西瓜等一大批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、特色化基地,通过打造区域化生产基地,不断提高日光温室生产经营水平。

近年来,凉州区紧扣西部现代寒旱农业示范区目标定位,大力发展“大棚经济”,将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产业作为促农增收、产业振兴的主要产业,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化、生产多样化、技术集成化、种植集成化、销售市场化、利益多元化发展。

凉州区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逐步形成以农户经营为主体,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、农业公司为补充的日光温室生产经营体系。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日光温室产业园,推行“村集体经济组织+公司(合作社)+农户”模式,建成村集体经济产业园33个,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644.82万元,受益村集体216个。通过群众资产入股、服务创收、发展产业等方式,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发展,构建起利益共享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
展望未来,裴海燕充满信心地说:“今年,全区种植瓜菜47.26万亩,预计产量达215万吨,可实现产值68亿元以上,其中设施瓜菜24万亩,预计产量可达110万吨,可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。”这组数据有力地展现了凉州区日光温室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,以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巨大贡献。这不仅是凉州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成功实践,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5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