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股碳纖維、鋰價示警,股東減持潮湧現!美股休市,科技股暴跌,端午節連假美元探底。

A股市場潛在風險警示:碳纖維、鋰價與公司動態
碳纖維產業:需求分化與轉型挑戰
近期,碳纖維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。儘管吉林化纖今年已兩度調漲部分碳纖維產品售價,業界人士透露,這主要歸功於無人機領域對特定型號碳纖維的強勁需求。然而,這種需求爆發僅限於少數型號,特別是大絲束碳纖維,依舊面臨嚴重的供給過剩,價格持續探底。這顯示整個碳纖維產業結構性問題依舊存在,供需失衡的格局並未改變。企業若想擺脫困境,開闢更多元的應用場景、朝高端化轉型勢在必行。
碳酸鋰市場:價格持續探底
2025年4月,國內碳酸鋰價格跌勢不止,如同自由落體般。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月初的73800元/噸一路下滑至月末的67300元/噸,跌幅高達8.88%。工業級碳酸鋰同樣未能倖免,跌幅也達到8.81%。期貨市場也難逃頹勢,主力合約收盤價同樣大幅下跌。期現價差微乎其微,僅為20元/噸,顯示市場對未來價格走勢普遍看淡。
公司股東減持潮湧現:誰在套現?
A股市場近期掀起一股股東減持潮,多家上市公司紛紛發布股東減持公告,簡直是「你方唱罷我登場」。王子新材、遠翔新材、長華集團…名單長到讓人眼花撩亂。股東們減持原因各異,但無疑都給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。特別是連續漲停的個股,股東減持更容易引發投資者恐慌情緒。這種現象背後,或許反映了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的疑慮,也可能是單純的獲利了結。但無論如何,投資者都需要保持警惕,切勿盲目跟風。
營運風險提示:從聯合化學到紫金礦業
除了股東減持,部分上市公司也面臨著營運上的風險。聯合化學坦承,啟辰半導體產線的調試、產能釋放以及生產基地驗證,都需要一段時間。這意味著,短期內該業務難以貢獻實質利潤。陝天然氣則因省內管道運輸價格下調,預計將減少2025年淨利潤約2.23億元。紫金礦業則因為卡莫阿-卡庫拉銅礦暫停部分井下採礦,可能對盈利造成影響。此外,金花股份董事長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立案調查,更是給公司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。這些事件都提醒投資者,在追逐熱點題材的同時,更要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和潛在風險。
華爾街風雲變色:美股科技股遭遇滑鐵盧
科技巨頭集體下挫:誰是罪魁禍首?
上週五,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,科技股更是跌成了重災區。蘋果、英偉達、微軟、谷歌、Meta…這些平日裡呼風喚雨的科技巨頭,紛紛遭遇滑鐵盧。蘋果股價大跌超過3%,其他科技股也普遍下跌超過1%。加密貨幣和消費電子板塊更是跌幅居前,慘不忍睹。究竟是誰導演了這場科技股的血雨腥風?是高企的估值?是聯準會(Fed)升息的陰影?還是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?恐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
特朗普關稅威脅:三星、蘋果首當其衝
前總統特朗普再次語出驚人,聲稱要對不在美國生產的手机制造商征收25%的關稅,這簡直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!三星和蘋果首當其衝,成了特朗普的「眼中釘」。特朗普甚至放話,如果蘋果和三星願意在美國建廠,就可以免徵關稅。這擺明了就是要逼迫這些科技巨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,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。但這種做法是否真的能提振美國經濟?恐怕還有待商榷。且不說這是否符合WTO的規範,單是提高關稅,就會直接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成本,最終受害的還是美國民眾。加上現在正值端午節連假,如果真的實施关税恐怕會影響到民眾更換手機意願。
美元跌至新低:貨幣霸權的黃昏?
屋漏偏逢連夜雨,在美股下跌的同時,美元匯率也跌至202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。美金指數持續下探,年初至今已下跌7%。特朗普新的關稅威脅,以及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的風險,都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。謝金河先前就曾示警,美國濫用金融霸權,長期下來恐將動搖美金的地位。儘管美股休市一天,但投資人對於美金的信心似乎大不如前。難道美金的貨幣霸權真的要走向黃昏了嗎?這恐怕是美國政府需要深思的問題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